新闻中心

contact us

联系我们

卫生级管件 > 新闻资讯 > 2205双相不锈钢和304不锈钢及Q235A碳钢焊接方法及异种接头分析
2205双相不锈钢和304不锈钢及Q235A碳钢焊接方法及异种接头分析
编辑 :

admin

时间 : 2020-11-23 10:04 浏览量 : 64

本实验对2205双相不锈钢分别与304奥氏体不锈钢、Q235A碳钢异种金属的焊接工艺及接头的组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。

焊接

系统分析了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获得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构,并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进行了评价。试验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:

(1)异种接头界面微观分析表明,对于2205双相不锈钢和304不锈钢接头,在焊缝与母材304不锈钢的界面,存在一个宽度大约为70~120um 的过渡区,过渡区的组织形貌为细小的铁素体(α)呈不连续且无方向性地分布在奥氏体(γ)基体上,形成α+ γ双相组织。合金元素在整个熔合区都是均匀分布,并未发现有明显的偏聚现象。而在2205双相不锈钢与焊缝的界面,双相不锈钢侧热影响区的宽度较窄,约为200~500μm,奥氏体主要以条块状、细小的块状断续、独立地分布在铁素体晶界和晶内。金相显微镜观察发现,接头热影响区中奥氏体相的含量要低于2205双相不锈钢母材,采用网格法测得三种接头热影响区中奥氏体相含量分别为44.5%,42.7%,43.6%,虽然热影响区中奥氏体相的含量较母材中有所减少,但是热影响区中的双相比例仍控制在所要求的范围内,能够满足对接头显微组织的要求;对于2205双相不锈钢/Q235A碳钢接头,在接头Q235A-WM界面,由于焊缝金属和Q235A钢中含碳量和合金元素不同,引起碳原子的扩散,在熔合线附近的Q235A碳钢一侧形成了铁素体的脱碳层而软化,而在不锈钢焊缝一侧则形成了硬度较高的黑色增碳层。通过对该界面进行元素线扫描分析发现,Cr、Ni等合金元素的浓度在熔合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,即在靠近熔合线处突然降低,在该区域内呈梯度变化,但并未出现合金元素偏聚现象。

(2)金相组织分析表明,接头焊缝金属都是由奥氏体相(γ) 和铁素体相(α)双相组成。采用网格法测得双相不锈钢与304不锈钢的接头焊缝组织中的奥氏体相含量分别64.3%、67.5%、65.1%,保证了获得接头具有较好的塑韧性。测得双相不锈钢与Q235A接头焊缝组织中的铁素体相含量分别为32.8%、37.3%,基本符合焊缝组织对铁素体相含量的要求。对接头焊缝金属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,结果表明,获得的接头焊缝相结构组成均为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,并未发现有M23C6、Cr2N和M等有害相在接头中生成。进一步的透射电镜观察显示,接头组织中存在有大量的位错型胞状亚结构,位错的产生、滑移运动、位错塞积等微观亚结构使焊接接头的强度、硬度和韧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。

(3)拉伸实验表明,接头拉伸断裂位置均发生在强度相对较低的304不锈钢母材侧和Q235A母材一侧,表明接头完全能够满足工程结构对其强度要求。对拉伸断口进行扫描电镜分析,其扫描形貌均为典型的等轴状韧窝断口,呈韧性断裂特征。异种接头不同区域的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,在本文中工艺条件下所获得的接头硬度分布变化规律基本一致,对于2205/304接头,在2205-WM界面,热影响区的硬度值高于焊缝金属与母材;对304-WM界面来说,304母材侧熔合区的硬度值突升,最高达252HV,这是因为过渡层的组织细小,且无方向性,因此较母材和焊缝金属的硬度值要高。对2205双相不锈钢和Q235A碳钢接头的显微硬度测试表明,在Q235A-WM界面,整体而言焊缝金属的硬度值逐渐升高,并且在焊缝金属侧熔合区的显微硬度值最高,这是由于碳元素发生迁移的结果。

(4)采用化学浸泡法测试2205双相不锈钢与304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耐点蚀性能,结果表明,在6%FeCl3+H2O和6%FeCl3+12.5%HCl+H2O溶液腐蚀条件下,几种接头试样的焊缝表面均未观察到点蚀坑的存在,表明获得接头具有良好的耐点腐蚀性能。但在6%FeCl3+25%HCl+H2O溶液腐蚀条件下,三种接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现象,相比较而言,其中接头A的腐蚀速率较小,说明采用ER2209焊丝钨极氩弧焊获得的接头具有较好的耐点蚀性能。采用电化学腐蚀方法对接头的耐蚀性进行分析,动电位极化试验结果表明,在3.5%NaCl溶液中,母材及接头的抗腐蚀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:2205双相不锈钢母材 > 接头A > 接头C > 接头B > 304母材。采用交流阻抗(EIS)技术对母材和焊缝表面的阻抗进行测试,获得的结果与极化试验结果相一致,表明采用ER2209焊丝钨极氩弧焊获得接头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。


cache
Processed in 0.018755 Second.